嗯 馬上三通就是唯一解嗎?
(最近又看了一些龍應台的文章,再加上英文班老師每天都在跟我們"談政治學英文",於是只好又變身成熱血青年,以下)
我的父母都是老師,我覺得自己一向都很有中產階級小孩的性格-雖然基本上偏向自由主義的立場,但是在評論事情的時候難免比較保守、不喜歡過激的言論。
每每聽到有人主張:只要兩岸開放就可以拯救台灣經濟,或者反過來說唯有台灣獨立才可以一切大吉,這樣的時候我總難免開始設想這個人的這一套說法和他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那些握有麥克風的人同時掌控的塑造議題的權力-不管正面還是反面的意見佔上風,當一個議題被丟到公眾面前討論的時候就是一個新的bias出現的契機,這裡的bias是政治經濟學裡面所指的利益分配的樣態,也就是說什麼人或者什麼團體將會因此而受益,畢竟一個社會中永遠有解決不完的議題等待被發覺,光是看每年立法院中不知道有多少議案在那裡lag,等年等月的只待被排上議程就知道了。政治畢竟是權力之間的角逐,每一項議題通過的時後就會有人因此而受益、也同時有人因此而蒙受損失,你說公不公平的標準在哪?是隨機的得失還是有計畫的剝削?我其實總是說不清楚、欲言又止,可能沒有確切數據的回答也不夠客觀,這些討論留給專家們吧!我要質疑的只是:每一項政策的背後是不是「通常」都是同一批人在那裡享受權力的快感?所有的利益是不是只是在那些少數的精英集團中流轉?
很多時候都是環境在塑造一個人。
設想我是一個台商,當台灣的工人薪資節節升高、工時卻又縮短,設在島內的工廠只能一間一間倒閉,我會不會支持開放三通?我會不會選擇在大陸設廠以求繼續營業-即使賺來的錢不一定能帶回台灣?
那麼如果我身為工人階級,眼見物價一天天上揚,將來可能有更多工廠遷移到大陸,或許還有大陸勞工要來台灣搶我的飯碗-而他們要求的薪水更低、更容易滿足,我會不會擔心、會不會選擇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跟財團掛鉤而罔顧弱勢小老百姓的權益?
會!每個人當然會從自己的立場來發言,這都是我們每天每天面對的最切身的擔憂。
只是所有的議題都跟兩岸關係有關嗎?台灣的經濟失去競爭力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即時三通嗎?是誰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切經濟問題的唯一解答的?
從前我們也一度是世界工廠之一,是塑膠王國、是機械零件的代言人、是成衣出口的大宗,還記得在電影世界末日裡面不是還嘲諷所有失靈的太空梭機械都是"MIT"嗎?而這部電影是在1998年上映的,至今十年了,嘿!其實我們距離那個國際交相稱讚的經濟奇蹟只有十年!但是在2008的現在所有物價都在上揚、石油價格蠢蠢欲動,大家都開始恐慌了-對岸的中國取代了我們的位置、併吞了我們曾經的市場,她是不是也將一併奪走我們曾經驕傲的經濟奇蹟?是不是我們只有趕快選邊站才能夠繼續溫飽?
是這樣的嗎?國中的公民老師敎過我們所有的雞蛋都不該只放在一個籃子裏面,那麼同時我們也不應該把所有的事情都大筆一揮歸結到同一個原因裡面吧!成長當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對岸的國民所得不停升高,當中國世界工廠的名號不斷變得更響亮,台灣這隻小龍的名字自然相對黯淡了,但我們的景氣不時亮起紅燈、社會上失業人口慢慢升高的原因都是因為海峽對面的十二億人口過於努力而我們卻來不及恭逢其盛嗎?
自然鎖國(我們對大陸鎖國,同時歐洲,東亞國家也漸漸在中共壓力下對我們鎖國)與開放與否的經濟政策絕對是重要因素,但是回頭想想,這十年來政府的國內經濟政策是不是也出現了問題?人們對於工作的概念是不是也有所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了?
我的日本朋友N曾經跟我解釋日本人在工作上像個拼命三郎的原因,她說因為日本是一個缺乏資源的島國,卻又生活在強大鄰居中國與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左近,同時戰後更深受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制約-日本國境內現在仍有美軍駐紮,更不用提和平憲法讓他們始終不是一個能夠擁有軍隊、能夠自保的正常國家!所以日本為了能繼續保有經濟上的優勢就必須犧牲很多東西,集體主義、生活過的嚴謹而守秩序,社會上普遍以努力工作為最高價值-加班加班加班,多的是會社員工們過勞死的例子,很多人年中的平均休假日數是遠遠不及歐美國家同樣工作者的零頭,這是日本燦爛經濟成就背後的代價。
聽著聽著,我突然感覺這個描述很熟悉,這不是十年前曾經發生在台灣的例子嗎?這不是現在正發生在中國的例子嗎?我們都想要過更好的生活-在國際政治上we all want to have a say!
但是在這個目標是靠多少人的犧牲而換來的呢?我們犧牲了農業,獲得了工業的巨大成長;我們犧牲了環境,換來了更大規模的經濟發展;我們的父母、祖父母這一輩人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享受換來了我們安逸的生活;而我的祖母、姑姑和母親這一輩的台灣女人們放棄獲被迫放棄自己求學的機會進入工廠或者早早嫁人終日忙碌於家務工作來換取家中更好的經濟生活,讓那些男孩子們有機會讀書、期望有昭一日光耀家門;更有許多熱血青年曾經為了民主的價值、自由選舉的權力還有更公平社會的願景而走上街頭甚至鋃鐺入獄;嘿,所有的成就背後都是心酸和汗水的成果,這是經濟奇蹟背後最大的秘密之一吧!政府、社會、家庭、個人,許多的不平等與不公義同時存在於整個體系之中,而這只是十年前的事情!
我不覺得現在的自己會願意做出這麼多的犧牲-而這也是我們前代人留給我們最大的寶物,就是我們終於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國民教育延長至12年,我們不必再忍受加工出口區裡面跨國企業的剝削了-想想現在仍加諸在中國、在非洲、在東南亞的勞工身上的那些糟糕的、污染的、讓人抬不起頭的工作環境;而現在的台灣女人也不一定只能依靠老公孩子的成就來作為自己人生的價值;工時縮短了、每個禮拜有週休二日;而且我們還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棒的社會福利制度-健保、老人年金,相較於歐美國家我們的稅賦是非常輕的;自由的選舉、開放的社會,這也只是發生在一代人之間的轉變!
然而在享受這些轉變的同時,我們也該想到是不是有什麼東西被隱藏在這些美好的理想與進步的物質生活的背後:對於環保的條件提高,自然許多高污染的產業只能被驅逐;薪水提高了,工作時數卻縮短的結果,工廠與外資自然會外移去尋找相對而言更便宜卻更迫切懇求工作機會的國家;便宜的稅收與邁向高齡化社會後將會越來越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自然使得國家負債增加-我們有多久沒增稅了?我們不再須要在權威政府的壓迫陰影之下生活,但現在我們似乎邁入許多歐美國家的後塵,掌控社會的變成了巨大的政商集團,而各逐私利的結果國家的整體經濟政策似乎失了準頭,拼經濟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口號,但是在最能永續經營的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上面的投資足夠嗎?我們的產業是轉型了還是外移了?那些光鮮亮麗的大老闆是願意把財富投資在培育下一代的人才上還是比較想要多炒幾塊地皮、在國外秘密帳戶裡面多添幾個零?(而許多大企業當時都是曾經受過政府大力補助的!)
我們曾經擁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外匯存底,現在也並不是沒有產業上的優勢存在,只是現在面對選擇的當下,對於政策的優先順序政府是不是能夠給予好一點的判斷?請不要再跟我說兩岸三通、開放人民幣流通就是所有問題的唯一解了!
嘿,我絕對反對鎖國,在這個抹平的世界裡這種嘗試是徒勞的,但同時卻也不認為開放三通就是萬靈丹,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全球的金融與商業環境,本來就不應該只著重單一市場的投資而忘了其他國際社會成員的可能性;再加上如果國內的經濟政策和R&D的推動沒有實際進展,更容易得不償失-畢竟中國大陸仍是和我們本質很不相同的一個政權,別忘了和平統戰的背後總是有那四百多枚飛彈隨時瞄準著我們生活的這個島嶼,背負著不切實際的期待也是一種負擔,520之後一切就可以馬上轉變嗎?難道從此我們就將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我希望將來畢業之後很快就可以找到想要的工作,我也想要identity、希望在國外過海關填單子的時候不用再思考我該寫的是Taiwan還是R.O.C.;同時我也希望社會貧富差距不要再擴大;希望有生之年不要遭遇戰爭;希望地球不要繼續暖化、夏天可以不要越來越長越來越熱;我想要保有一切選擇的自由,只是我將要付出什麼犧牲來達成這些願望呢?我知道這些問題複雜難解,也將會是我這一代人所要背負的歷史責任,但能不能請政府與媒體給我實際一點的選項,請不要再跟說我未來是愛不愛台灣、開不開放三通就能夠解決的是非題了!
-----
不過是說我還真多話啊...
可見要作ㄧ個不講髒話的熱血青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4 comments:
哇 ~才幾日沒來 更新這麼快
凡事都有得有失吧
我選謝長廷
不過馬英九當選後
我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希望
台灣不是變得比原來好就是比原來更差
報紙說民進黨內部也不是沒有三通的想法
只是礙於立場 不能這麼做
換個執政黨 表示台灣人願意想有不同的選擇
如果最後結果不如預期 這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就像歐盟雖然讓歐洲整體更有競爭力了
可是對各國而言卻有產業外移 國內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可是不加入歐盟會不會也只是一種慢性自殺呢
至於R&D中心
我覺得要提升國內的高教品質 增加教授薪水 才有可能
像微軟的海外最大研發中心在北京
就是因為附近有大量優秀且相對較便宜的大學畢業生
我也覺得生在這一代真的很幸福 有選擇的權力
記得有人說過 做錯選擇 總比不選的好
如果無法扭轉大環境 就靜觀其變 努力求進步吧
哇啊
"置之死地而後生"這麼嚴重喔 你竟然表態了 XDD
嗯 其實這篇文章沒有批評特定黨派或者三通政策的意思啦,,只是覺得媒體和政治
人物們這陣子的討論都太單一面向了,所以有些不安,嚴格來說應該是對媒體有所
不滿吧!
第一個單一是在於媒體似乎ㄧ窩蜂把所有的危機.轉機都歸咎於三通與否的報導,
讓其他議題有點被屏蔽掉了,不論是批評民進黨是因為拒絕三通而使得台灣經濟沉
淪或者是認為國民黨會用三通來拯救台灣經濟這樣的說法,恐怕都有些問題,感覺
是把所有事都歸在同ㄧ個結論上,畢竟經濟建設還是會受中長期的政策因素影響,
例如國內的投資環境與勞工政策也是很需要被檢討的問題,就像你說的高等教育品
質也是超重要的問題呀~ 像頂尖大學計畫的執行等等都是需要大家關注與檢討的,
我是覺得如果沒有好好反省這樣比較務實的國家基礎建設問題,就算將來再開放ㄧ
百個通路也照樣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再來就是只偏重對單一特定國家的投資並不是好的策略-想當初台灣,日本都曾經
被重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宰割過,更何況是將來面對中國,我們與之討價還價的能力
就更存疑了,總的來說我是希望台灣能更國際化吧,官方說法就是"和國際接軌"~這
一點馬陣營似乎也有在關注了,不過會如何落實就拭目以待吧!
我也知道媒體存在的目的自然是要報導比較具新聞性與時效性的議題,只是希望讀
者和政治人物都可以注意到這些大新聞背後還有一些比較無趣的,可是也很重要而
需要人家默默在做的事情,嗯 大家都很努力在各個領域希望台灣變得更好,只是這
種一股腦兒的新聞報導常常讓我覺得有點煩... 我覺得這已經是台灣媒體的一種特
色了,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新聞節目,但是每天撥出來的消息搞不好是全球屬一屬
二少的,打開電視一個下午新聞台轉來轉去都是同一件事,剪接重組反覆說.. 身為小
老百姓的我就在此靠腰ㄧ下了
哈哈 其實我也是話多的要命,落落長,自己都有點受不了 XD
不過很高興看到你的回覆!! 那本大前研ㄧ的書好看嗎? 我記得他是對全球化非常
樂觀的學者,應該對於中國的前景滿看好的吧? 記得他還有提出過"中華聯邦"之類
的兩岸政策
今天看到李光耀有關兩岸意見的訪談
他說就算馬英九當選中國也不可能在國際上給台灣更多的空間
因為他們會想 如果之後民進黨再度掌權就會利用這個空間
或者給台灣空間最終是讓台灣走向獨立 那他們又為什麼要做對自己不利的事呢
台灣如果想要擴展和東協各國的經貿關係的話
可以用WTO關係
我覺得他講的話還蠻實在的
大前研一的中國出租中 不是很新 大概是江澤民下台之前寫成的
不過很多觀點都很有趣
包括他說中國應該要改寫教科書 改善中日關係
跟中國人的認知完全相反
還有他說中國現在的沿海開放城市很像美國的聯邦制
他也很擔心日本被邊緣化
有空可以找來看 我是在中壢圖書館借的~
果然是政治系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