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自然捲次文化觀察
會選擇這個自然捲次文化團體的研究的最大動機,是因為我本身從出身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至今20年,就無可選擇的歸屬於這個團體之中。一路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頭髮而來的綽號,從「小捲」、「阿Q」、「Q毛」,到「肉鬆麵包」(因為頂上的頭髮就像是麵包上的肉鬆一樣膨亂),在在提醒著我自己是自然捲的一族,從自己的切身經驗出發,觀察別人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先往對方的頭髮上打量。隨著高中時期離子燙的技術由日本傳入,突然發現自然捲的人們一下子變多了,從自我的自怨自艾上升到團體的共同認同、歸屬感,碰見自然捲的朋友時的問候語和與直髮的人在一起時截然不同,某些特殊的符號和語言流動在這個群體中,我們也有自己的小小規範和共同相信的價值,雖然這個次文化團體的成員都不是出於自願加入的,大部分的人也對此抱有一種負面的想法,但自然捲和相關的行為的確已經蔚然而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所謂的自然捲就是由於頭髮皮質層中的硬毛質和軟毛質分佈不均衡,而產生的毛髮扭曲現象。
身為自然捲團體的一份子,不論男女老少最明顯的符號表徵就是這一頭呈不均勻狀捲曲的捲髮,但是隨著各種燙髮技術:從最傳統的平板燙、離子燙、到無重力燙、縮毛矯正術日新月異的進步(這些技術很大部分是針對自然捲人們的需求而發明的),自然捲族群的代表符號已經不只限於毛躁的捲髮;頂著一頭剛燙完離子燙頭髮毫無生氣隨著地心引力下垂的髮型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不堪自然捲頭髮亂翹的困擾而企圖藉由燙髮改頭換面、享受直髮便利的自然捲族群。也就是說因為新技術的改良,離子燙後人工服貼的直髮也成為了自然捲族群的一種新興的符號表徵。在器物部分,自然捲人總是不斷的在購入直髮相關產品,用在頭髮方面的產品要比一般直髮者所擁有的更多種類、更多樣式。(因為往往沒有一種產品能夠真正成功對付自然捲,所以必須不斷的嘗試)
而自然捲族群的特有語言與對話方式總是離不開捲度這個話題。通常一般自然捲朋友見面時的問候語是:「嗨!今天頭髮很直喔!」或是「唉唷,今天特別捲耶!心情好差喔」,彼此之間會以頭髮的顯著特徵來互相問安和稱讚,而且或多或少的,如同上面對話的例子,自然捲族群的情緒會受到每天頭髮不同的捲曲度而波動,也會反過來用頭髮的捲曲與否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在談話的內容部分,自然捲族群間最常被談論的話題通常是關於雙方近來對於改善自然捲所做的努力和成功的經驗交流,舉凡哪一家的燙髮技術好啦、哪一牌的直髮膏有用等等;即使是各種失敗的經驗和因為頭髮捲所造成的種種不便和糗事,也最能夠讓彼此分享,因為同病相憐的朋友能夠相濡以沫給予最大的安慰。
而要說到自然捲族群特有的價值觀,我想是永無止境對於「不自然」的一種追求。因為天生下來頭髮的捲曲歪扭,自然捲的人每天都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整理自己的頭髮,才能讓頭髮看起來服順,而什麼是所謂的服順呢?就是讓自己的頭髮不再任意捲曲甚至是看不出來有自然捲的狀態。從古早時代的偏方:洗完頭吹乾後馬上躺平,用頭的重量把頭髮壓平;早上起床用濕毛巾包頭10分鐘後馬上吹乾;直髮水、直髮幕斯;到燙髮技術發明之後的各種努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頭髮的自然捲曲降到最低。除了把頭法拉直的努力之外,另外一種逆向操作的方法則是乾脆去把頭髮燙捲,或者是一頭人工形塑的大波浪,只要是看得出來是有經過人工雕琢、設計感的捲髮,就可以被接受。最後,沒有錢或不想染燙傷害頭髮髮質的人,就只能去四處打聽尋找很會幫別人剪出一頭有形自然捲髮型的設計師,或是自己翻遍雜誌、看著鏡子,努力用髮膠和定型液抓出一套「有型」而「不自然」的造型。而不論是燙直、燙捲或是對於「有型」的追求,最終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要讓自然的捲髮不再出現成為困擾,用各種人為的手段去改造這個現況;而越能夠讓自己的頭髮不再以天然的樣貌出現的人,就越能夠得到大家的贊同和羨慕。我想,這是因為控制自己的頭髮,已經變成一種能力的象徵,越能夠掌握自己頭髮狀況的人,也就表示他對於自己的外表和做人處世的價值都越有行動力貫徹,在這種狀況下,自然捲族群的人也就常常視自己毛躁的自然捲為一種天生的生理缺陷,並且要想盡辦法矯正他。
但是另一個十分奇妙的狀況是:而面對擁有自然捲的外國人,自然捲族群往往是用一種寬容、接受、甚至是讚許的眼光來觀察他們,以國內創作團體「自然捲」的同名歌曲其中一段為例:
”黑人的自然捲是上帝的禮物 很捲很蘇很耐看;法國人的自然捲是性感的象徵 輕輕柔柔好浪漫;美國人的自然捲像狗毛 一圈一圈 LIKE A DOLL;我的自然捲有點好笑 短髮像電棒燙 留長變成爆炸頭”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價值觀,同樣的會讓人與之纏鬥不休的自然捲在外國人不同膚色、種族的襯托下就變成具有異國風情的浪漫表徵,像維納斯的金色捲髮那樣一直都是美的表徵,稱楊外國人的捲髮與貶抑、不滿意自己的自然捲的一種價值觀能夠同時存在,是國內自然捲族群普遍擁有的一種看法。
而會讓自然捲族群共同厭惡的是生活中會讓頭髮更捲的各種因素,這也是一種特有的價值觀。他們通常最討厭下雨天和體育活動等會大量流汗的時刻。因為雨天空氣中的水分含量會與頭髮的捲曲度成正比出現,使得頭髮更捲曲膨亂無法收拾;而在體育課或日曬大量流汗濡濕頭髮之後,自然捲的髮型會因而原形畢露,出門前精心吹整到服順的髮型毀於一旦,所以水分對於頭髮的影響是被敏感關注的。
另一種價值觀,或者說是規範,則是對於不夠捲、或根本是非自然捲族群卻去燙離子燙、燙直,純粹為了改變造型或趕流行,把直溜溜或是只有輕微捲曲的頭髮燙直的人,自然捲族群會抱持著非常生氣、憤怒的看法,把這視為對自然捲族群的一種示威、對自然捲族群所作一切努力的一種侮辱,而相對的與以鄙視。
關於自然捲族群的特有規範,除了上述的對於直髮卻去燙捲者的厭惡之外,在談論各種有關頭髮的話題時,不能夠在比自己的頭髮更捲的人面前抱怨自己的自然捲,這是一種共同的默契,好像要盡量避免提到他人的創傷或是傷心處一樣的,不能夠先提出來;而即使在已經開始討論的相關話題中,往往頭髮越捲的人的意見是越被尊重的,他們擁有像是族群長老一般的地位,有下結論的權威,尤其是那些以往頭髮最捲,但是經過燙髮後徹底改頭換面的自然捲人,會受到大家衷心的崇拜和敬佩,並且更加帶動去自然捲化的風潮。
以上就是我對自然捲族群所做的一些觀察,以擁有自然毛躁捲髮或近來大量出現的離子燙髮形為符號;以頭髮特徵作為問候的共同語言、談論話題三句離不開頭髮;並且努力追求「不自然」價值觀,以頭髮捲度為自然捲族群內部特有階層體系的規範標準,這都是自然捲族群作為一種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台灣社會中存在的次文化團體所表現出的特徵。
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Subscribe to:
Posts (Atom)